>“沉默者不该被遗忘,忏悔者也不该被抹去。历史不是复仇簿,而是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
与此同时,“种子计划”持续扩散。第二批五百支特制钢笔已悄然流入市场,这次笔帽内嵌微型二维码,扫码后可跳转至加密网页,下载《未竟之问》精选章节。更有创意的是,团队联合一位盲文出版社,推出限量版《承忆录?触觉版》,全书采用凸点印刷,专供视障读者。首发当日,三千册全部被预订一空。
冬至那天,西安突降大雪。
柳明志清晨出门,发现雕塑前的素菊依旧新鲜,花瓣上覆着薄雪,却未被践踏。他蹲下身,轻轻拂去雪花,忽然注意到花束底部藏着一张纸条:
>“我也听见了。??S”
他怔住。S是谁?陈素芬?王铁舟?还是某个未曾露面的同行者?
他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
回到工作室,他打开最新一期《共忆通讯》,看到一则消息:内蒙古某牧民在清理祖屋时,发现一面旧墙夹层中藏有一台老式胶带录音机,内有一盘未标名的磁带。经鉴定,竟是1975年一次地下读书会的现场录音,参与者包括三位后来失踪的知识分子。音频中,他们正轮流朗读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的片段,中文译本为手抄本。
柳明志立即派人前往取回,并亲自参与文本转录。当听到其中一人说道:“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时,他忍不住泪流满面。
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倾听之旅,早已超越家族血缘,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契约。
年末最后一夜,他独自登上秦岭一座无人小庙。这里曾是周慕云早年避难之所,如今只剩断壁残垣。他在庙前点燃一支蜡烛,将《论希望的生成机制》放在石台上,轻声念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