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学 > 综合其他 > 科技之锤 >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海森堡不确定原理是错的,毕竟如果放大到宏观世界,如此小的时间量程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这种数学方法目前只能在一个特定的量子信息转移情况下完成。

        首先需要A粒子跟C粒子,形成纠缠态,再引入一个辅助粒子B,在将这个系统引入到一个特殊的时空,通过测量B粒子的贝尔态信息并进行计算,就能同时得到A粒子跟C粒子的位置跟速度。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整个推导过程其实很复杂。这么说吧,如果写成论文的话,5号字体正常间隔打印成A4纸大概需要五、六百页。因为用的新数学方法,估么着真的投期刊起码得审一年以上。

        更烦闷的是,现在宁为没有足够实验室数据对这个过程进行验证,而且现在实验凭借实验室里这些设备也无法完成。因为目前唯一有可能得到验证数据的手段还是需要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特定参数的实验,并收集数据。

        这玩意目前华夏还没有,当然其实在宁为看来,其实也没太大必要建一个,地球上有一个也就差不多了。毕竟这东西太贵,要求太高,研究出的数据其实是差不多的。

        问题在于宁为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而且根据潘教授的说法,现在那边甚至对华夏封锁了许多数据,更别提让他们主动配合进行实验了。

        这也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如果换了五年前,宁为还能毫不犹豫的舔着脸发封邮件,去问问核子研究中心能不能配合他做一些试验,验证一下他的想法。但现在盛名所累,他不太习惯去求别人了,甚至邮件都懒得发,毕竟被拒绝了,会觉得很伤脸。

        还有一种办法,他可以把现在的研究成果先整理一下发一篇论文,就在三月期刊上发出去,只要引发了争论,说不得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那帮人就会开始主动按照他给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但这样也可能有问题。

        虽然这篇论文目前来说也只是理论上的,但应用价值很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