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完后行李,两人很快打车来到夜市。
谭越的指尖还沾着牡丹酥的甜香,被陈子瑜拽着往前走。
暮色彻底漫下来时,夜市的灯笼全亮了,红的、黄的光裹着食物的香气往鼻腔里钻,连晚风都染得暖融融的。
“你闻!是不是不翻汤的味儿?”陈子瑜突然停脚,鼻尖轻轻动了动,裙摆扫过青石板路,惊飞了脚边一只寻食的麻雀。
她指着前方一家挂着“老洛京不翻汤”木牌的摊子,蒸汽正从粗陶锅里往上冒,裹着葱花和胡椒的辛香飘得老远。
谭越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摊子前已经排了五六个游人,有穿便服的,也有跟陈子瑜一样身着汉服的,手里还提着刚买的糖画或烤面筋。
“那咱们赶紧排着,我刚才看攻略说,这家的‘不翻’是老板自己用绿豆面摊的,比别家的软和。”他说着,赶紧拉着陈子瑜站到队尾,怕晚了要等更久。
排队时,陈子瑜忍不住探头往摊子里面看。
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围着藏青色的围裙,手里拿着长柄铁勺,正往烧热的鏊子上倒绿豆面糊。
面糊一碰到鏊子就发出“滋啦”的轻响,很快就结成一张薄如蝉翼的圆饼,边缘微微卷起,这就是“不翻”——因摊制时不用翻面而得名。
“原来‘不翻’是这么做的!”陈子瑜小声跟谭越说,眼睛盯着大叔手里的动作,“比我想象中简单,但看着好考验火候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