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偏殿,朱瀚静立案前,黄祁低声汇报:“此次应策人数破千,寒门者过半,有数位小门进士答策极佳。”

        朱瀚未动,只缓缓转身:“留意这些人的名字,他们才是真正的太子心腹之才。”

        黄祁领命而去,朱瀚步出偏殿,望向殿外浩浩士林长列,目光悠远。

        文昌殿试策之后,太子东宫贴出榜文,并不列名次,不分甲乙,只择三十篇策文,挂于皇城外之昭德门下,名曰“共策榜”。

        朱标亲笔题榜首句:“议政者,不问贵贱,惟论得失。”

        这一举措,震动朝野。

        那三十篇策文,有名门望族之子之策,也有无门无第寒士之言,更有两篇落款,仅以“村塾童生”字样署名,连名姓都不敢写明。

        朝臣议论不绝。

        礼部尚书李承炳率先言表:“太子以共策之法,既广听天下贤士,又得众议之实,正中律经之道。”

        兵部侍郎韩复以兵策二题为重,推崇备至:“春霜误麦乃灾异之常,然田兵相争,才是人心之变。策中提及‘不夺耕田以作屯田’之议,深得军政交融之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