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养望三十年。

        王安石年少成名,尚未有功名之前,他的文章就得到了欧阳修的高度赞扬。

        中了进士之后,他有无数次担任京官,甚至是进入馆阁的机会。

        只要他抓住机会,靠近中枢,凭着他自身的才能以及无数大佬的赞赏,一步步慢慢晋升,最终入阁拜相几乎是顺理成章。

        但这些机会全都被他果断的拒绝,踏踏实实在地方担任了三十年的地方官。

        他傻吗?

        当然不傻!

        他用三十年的时间给自己塑造了一座能力极强、至纯至孝又淡泊名利的道德金身。

        连他后来的政敌司马光,都在给他的信中直白的称赞他:

        “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成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立可致,生民成被其泽。”

        正是因为有了这尊道德金身,他才能在神宗继位之后,跳过了无数环节,仅担任不到一年的翰林学士,便直接拜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