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卫星的同志这才反应过来,这几颗卫星,有点儿意思啊,这种要求可不多见。但是他们很聪明的没有多问:“好的,我们明白。”
这种“通信卫星”虽然使用上限制很多,但却是在当前条件下的一种可用方案。
搞研究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某些时候说的“XX方案不能实现YYY功能”,其实只是在有更优选择或者某方面严重受限的情况下,从成本、复杂程度、使用条件、寿命等多个角度判定为不能实现。
要是真的非常需要,被逼急了,有缺陷的照常用,而且还能用很久。
这方面,花旗佬的“子午仪卫星导航”和我们的“北斗一号导航”就是典型的例子。
前者是花旗的第一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不太为一般人所知。这货定位精度50米,听起来好像也不错,但是不能连续实时定位,而且两次定位的间隔时间短的有35~100分钟,长的要高达10个小时,给海军、陆军用勉强可以,给飞机用都只能说是还行。就是这么个货色,花旗佬一直用到了1996年才彻底停用。
我们的北斗一号也是如此,北斗一号的定位原理是非常有意思的,具体说起来话长,不过简单来说有两个重大缺陷,一是主动定位,要定位就没法保持无线电静默,第二,虽然能连续定位,但是光凭其自身无法实现高速运动中定位。而且在没有校标站的时候,定位精度只有100米。同样是个有缺陷的系统,我们也用到了北斗二代组网。
现在这个“通信卫星”也是如此,从运用方式上来说,和花旗佬的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差不多,都是卫星跑过来了就提供一下功能,卫星飞走了就得等着。
不过就这么个东西,你就说你用不用吧。如果从一般角度评估,这东西没法用,但是对于当前的需求来说,这套系统还算是不错,“有没有”这个问题,往往才是第一位的。
不过,高振东决定开始着手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不说是马上解决,至少不能久拖不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