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朋友的想法有一点夸张。

        步兵战车虽然新颖,但是主战武器除了反坦克导弹之外,就是那门25mm炮。

        赤剑-61很优秀,但是没有发射后不管能力,在瞬息万变,随时需要自保的战场上只能起到牵制作用。

        25mm炮倒是有一点发射后不管的意思,毕竟想管也管不了,但是这是一门直瞄射击的身管武器,只要瞄得准,命中率还不错,问题是它打不穿坦克,连侧甲都打不穿。

        要不然S2的时候,坦克炮口径也不会从机枪、37mm一路飙升。

        而此时法老国对手的主力坦克,是M-48、百夫长、M50、M51,别看后两种坦克编号比M-48大,实际上是M4谢尔曼的改进型,法老国的对手自己改的,在原产国花旗并没有这个编号。

        一个很逆天的事实是,1950~60年代之间的主力坦克,装甲普遍比汉斯佬的豹1和高卢人的AMX-30要厚。这两脆皮名副其实,比M-60的还薄,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当时对老毛子的装甲洪流也不会怕成那个鸟样了,因为他们的坦克普遍拉垮。

        就连M50、M51这两个老树新花的型号,单看装甲厚度也和这两货是一个级别的甚至胜出。

        我们的同志笑道:“试一试就知道了。”

        他们在谈笑的同时,几百米外布置坦克靶的人也没闲着,很快电台里就传来了准备完毕的报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