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江南的那帮士绅异动,朱由校其实没太放在心上。自从上次想通之后,他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豁然开朗的从容。
若有人真敢逆势而为,他不介意行“物理清君侧”之实,凭手中铁骑重定山河。
而在朝堂之上,经各方势力角逐平衡,御前参谋司的首批成员名单终于定了下来,呈递至朱由校面前请批。
名单之上,分别是兵部尚书熊廷弼;都察院左都御史顾昭;户部尚书毕自严;勋贵代表则毫无悬念,由德高望重的英国公张维贤出任。
余下六人,皆是从天枢、天策两军及禁卫军中抽调的百战老将,或者各军参谋司的偏将,个个身经百战、功勋卓著。
这十人班子文武相济、权责分明,其中系统出身的参谋更逾半数,便于朱由校借此牢牢掌控全国军政。
为昭示对这个新机构的重视,他特旨于武英殿内辟出专属衙署,使其与内阁所在的文渊阁遥相呼应。
此举既明确定位了参谋司“军机中枢”之责,亦暗含制衡文官、强化皇权之深意,向朝野清晰传递出“文武并重、军政合一”的革新信号。
乾清殿内,朱由校端坐御座,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几位禁军主将,他们皆是即将分赴各方的大都督人选。
“军队整编之事,进展如何?”他开口问道,
“回陛下!”战功最为显赫的韩雄飞应声出列,双手抱拳,声如洪钟,
“禁军都督府所辖各军整编均已就绪,按帝国都督府既定部署,各军将分赴预定辖区,全权负责当地都督府的后续整编、卫所接管及驻防事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