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他脑海中浮现出前世在影像资料中所见的紫禁城另一面。在那些学者们描述中,并非只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更有众多宫女太监的真实生活状况:

        许多宫女、内侍乃至低级侍卫,居住在低矮的庑房、狭小的耳房或被称为“他坦”的集体住处里。(他坦乃满清称谓,意指行猎时的临时帐篷。)

        偏殿还好一些,可是耳房、类似他坦的地方逼仄潮湿,几十人挤在一条通铺之上,转身都难,冬日酷寒,夏日如蒸,形同囚笼,毫无尊严可言。

        右下角的小房子,可以说是北漂了!

        当时他便深感震惊与不适,这煌煌天家宫阙,表面光鲜亮丽,被无数人向往,那些个宫人们,实际的生存环境竟如此不堪,这与“金玉其表,败絮其中”何异?

        他打心底里不理解这种建立在底层人尊严身上的威严和尊贵,既然要大动干戈,不如趁此机会,将整个紫禁城的居住环境来一次彻底的整顿翻新。

        一个帝国的繁华鼎盛与政治清明,往往首先体现在中枢之地的风气与气象;

        而一国百姓能否活得有基本尊严,其实从这最核心的皇宫内苑的点点滴滴,便可见微知著,窥见一斑。

        “刘大伴,”朱由校缓缓开口,目光扫过殿宇深处那些阳光难以企及的角落,声音沉稳

        “另外,将宫中所有宫女、太监居住的庑房、耳房,全部纳入此次营建规划。须得合理扩建,务必改善通风与采光。

        朕希望,至少确保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基本像样、能够安稳栖身的私人空间,不再几十人挤于一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