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又将翰林院每月征召名额拉满——这些新晋官员是未来海关、南洋治理、改土归流的骨干,也是他摆脱文官掣肘的底气。

        关于前两日重建大明帝国都督府的事情,朱由校可没有开玩笑,他这次准备直接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堂堂正正地碾压一切反对声音,接收和改编大明所有的军队,彻彻底底的改变大明文尊武卑的局面。

        但是这需要数量足够的军队支撑,他仔细盘算着手中现有的力量:天威军正在远东都督府境内征战,天武军则尚在山东处理后续事宜。目前还在京城的就只有天枢、天策、禁卫军、京营四部,共计二十三万人左右。

        但是经过辽东一战,他发现系统提供的大明帝国陆军的编制,虽然框架非常齐全,特别是参谋司,军法司,后勤司,等机构更是权责分明,但总兵力,尤其是燧发枪兵、骑兵等作战机动兵种的比例,仍显不足。

        以他麾下最精锐的天枢军为例,全军虽有二万五千之众,但除去军直属部队之外,实际可投入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受限。

        其中燧发枪兵仅编有七个千户,骑兵各部合计更不到四千,难以在未来的大规模行动或威慑中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为此,朱由校决定对现有主力军进行一轮实质性的扩编。计划在每个军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一个都司。

        每个都司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三个燧发枪千户、一个胸甲骑兵,一个炮兵千户,使得每个都司兵力达到约一万五千人。

        这样一来,一个满编军的兵力将跃升至四万五千人左右,无论是步兵的持续火力、骑兵的快速突击能力,还是炮兵的远程支援强度,都将得到质的提升。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大众文学;http://www.thebookstoreinthegrov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