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这般奇事?“另一位士子惊讶地睁大眼睛,仍有些不信,“若是真如兄台所说,这水泥凝固后当真坚不可摧,那岂不是比青石还要耐用?”

        不远处一个摆摊的小贩也凑过来搭话:“几位老爷说得是。小的日日在此摆摊,看得最是真切。那些铁架子搭得又快又稳,工人们在上面行走如履平地。

        还有那些铁条,听说要和水泥混在一起用,叫什么‘钢筋水泥’,说是比寻常的石料还要结实数倍。听说这么建起来的楼房,就是地龙翻身也震不倒哩!”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感慨:“老夫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回见到这般修房子的。不用梁柱,不砌砖墙,倒像是要浇筑出一个整体的建筑来。”

        “你们看那地基,挖得比寻常房屋深了数倍,里面密密麻麻都是铁条,这般营造之法,实在是闻所未闻。”

        这时,一个稚嫩的童声响起:“爷爷,那些穿红马甲的伯伯们好神气啊!”一个被老人牵着的孩童指着工地上的工人说道。

        众人望去,确实,那些工人虽然满身尘土,但个个昂首挺胸,行动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自豪感。

        就在这喧闹的市井声中,临街的‘清茗轩’茶楼二楼雅座内,七八位年轻士子正围坐品茗。

        窗外秋高气爽,窗内茶香氤氲,却掩不住众人脸上的凝重神色。

        “杨兄,你听说没有?礼部那位新上任的顾尚书,竟要改革我大明传承两百余年的科举制度!“身着苏锦直裰的王昶猛地放下茶盏,溅出的茶水在红木桌面上晕开一片深色,

        “改革之后的科举考试,不仅要增加策论比重,还要考核算学、甚至《大明律》!这、这简直有辱斯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