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瞪了丈夫一眼,不好气地说道:“咱们掉头回通城呗。”
汪前锋转头看了看来路,缓缓地说道:“通城已经回不去了。”
这时,搭便车的那个中年妇女从第三辆马车跳了下来,来到汪前锋面前说了几句话,汪前锋先把她的话告知妻子,然后高兴地跑到第一辆马车窗口,把中年妇女说的话又告知老爹老妈。
那个中年妇女究竟对汪前锋说了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很快汪家的三辆马车都通过了关门。
当然三位马车夫是不能过关的。第一辆马车是由中年妇女牵着马绳通过门洞的。坐在车上的汪老爹汪老妈向检查军士介绍,中年妇女是自己家的“女管家。”
中年妇女的“小儿媳”牵着第二辆马车通过了关门。坐在东厢内的汪夫人向检查军士说道:“她是我从娘家带来的通房丫环,是个小妖精。”
中年妇女的“大儿媳”牵着装李行李的马车也顺利地过了洞门──包袱里那两锭白银被一位小校“没收”了。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道:“军爷啊,汪家在通城做香料生意,赚的都是黑心钱,这些你们都拿走吧!可怜找和丈夫在汪家当牛做马十多年,如今他们要回东北老家了。也不放我们夫妻回家……呜呜……”
小校一手拿着银锭,一手拿着长枪,骂道:“谁叫你们是人家的奴仆呀?哭什么?还不快滚……”
汪前锋站在关前远远的土丘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三辆马车都消失在深深的门洞里,心里充满了忐忑不安,喃喃自语道:“搭便车的三位婆媳到底是什么人呀?”
这三位“婆媳”不是别人!“婆婆”便是巴蜀郡主赵绰韵,“大儿媳”便是戚琼琼。“小儿媳”是段昭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