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忘己、忘形、忘界,而后天人既离又合……及至形骸之执尽去,乾坤之辨亦泯。界域之壁,皆自心起,能破能立。忘此虚妄隔阂,方知存身之所,不落于内,亦不落外,亦内亦外,非内非外……”

        赵青的意念在大日核心处无声流淌,进一步推演完善着法相运用的各种方式。

        虽然只是刚刚迈入下六气境,不过靠着浑厚的根基与早已悟透的“离合”之境玄妙,竟成功在清浊始分、三才未立前,便掌握了这一关键手段。

        所谓法相,不过是领悟虚实变化之道,炼虚成真的一点应用,生灭循环、物我交融罢了,于她而言早已超脱了刻意营造的层次。

        “生、长、化、收、藏”,此为法相修行的五个次第,困扰难住了无数在下六气境中踽踽前行的修者,需要上百年的苦参与感悟方能逐步触及。

        可在当前的赵青眼中,它所涉及到的诸多玄奥变化,却根本不算什么难题。

        纵然有着内宇宙尚未稳定的限制,也已完全掌握了“生”之阶段的运用,接下来的四个次第,亦只待时机成熟,便能一一绽放。

        实际上,生、长、化、收、藏这五化,主要是变化顺序上的先后之别,修行难度倒是差距不大,且并不需要彻底悟通方可晋阶,通常“生”之阶段小成,就已有了初步运用“长”的资格。

        达到“藏”境入门却未能把“生”修至圆满者,亦是多有前例。

        若以现下显化的大日法相为例,无形藏于炽烈的有形之内,磅礴的有形却始终化育于无形的根本道意之中,有中藏无,无中生有,拒绝单向释放,而是双向流通,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便蕴含了“生”之境的真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