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从汪锦年手里拿过这杆火铳细细端详起来。

        相比于之前他在户部仓库里见到过的火铳,除了材质上能看出来变化之外,火铳尾部的结构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原本的火门位置附近多了夹持火绳的铁钩,而手持火铳的位置则多了一个小扳手,夹持火绳的铁钩和小扳手通过简易的联动装置联系在一起。

        不仅如此,扳手的位置还格外安装上了方便握持的,类似「枪托」的东西,使用手里的火铳看起来像个「T」字形,虽和近现代的火器还是相去甚远。

        却也算有个雏形规模了。

        这个点可不是朱允熥提的,即便是他,也是一点点摸索着来的,之前只想着最重要的改进,一心只放在火药、点火这上面,外形上是完全忽略了。

        约莫是这群人研究火铳改进的时候察觉到,要方便扣动扳机,需要这么个「枪托」来进行辅助,所以就加了上去。

        正所谓,需求推动进步。

        这就是这个时代人们的智慧自己生长出来的结果了。

        朱允熥饶有兴趣地拿着手里的铁疙瘩,像模像样地比划了一下,道:“这是……火绳枪。”

        “进步挺快的,可见你们的确下了功夫。”朱允熥漫不经心地感慨了一句,心里还是有些惊喜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