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晓东接过意向书翻了几页,懒洋洋的神情微微一敛,露出几分讶色:“你要买这么多?”

        意向书上整理了两份附表,一份是短篇作品清单,里面足足有十五篇艾晓东本人的短篇作品;另一份则是艾晓东的长篇《十二万九千六》。

        这些短篇,并非艾晓东短篇中的名作,而是一些犄角旮旯的作品,有些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艾晓东摩挲着纸上的名字,喃喃道:“《新世界》?我写过吗?”

        “您当然写过的。”商叶初道,“《科幻纪元》2013年第五期。”

        虽然不知道叶初为什么要打包一些无人问津的短篇,但有人送钱当然是好事。何况叶初给的报价也很诚恳。

        “但是《十二万九千六》我就不能卖给你了。”

        商叶初心里一紧:“已经有人预定了?”

        “那没有。”艾晓东耸了耸肩,“只是我和新空出版社的官司不太乐观,《十二万九千六》的版权,最后大概率是归属它的。你应该去找出版社谈。”

        新空出版社和艾晓东之间的烂账算了三年还没掰扯明白,不知多少买主为此望而却步。毕竟谁也不想承担电影立项投资后,因为版权问题付诸东流的风险。作品只能有一个爹或妈,是业内共识。

        “短篇是我投在《科幻纪元》上的,和新空出版社无关,可以谈。”艾晓东言简意赅,“长的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