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滑入1998年3月下旬。料峭春寒尚未完全褪去,清华园的枝头已悄然萌发新绿。距离上次那场深水暗流下的攻防战,已过去近两周。
在这过去的两周里,周明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奔走在公司和学校之间。
时间回到一周前:
启明投资控股的“母舰”骨架,在沈静和王岚这两位“大副”的操持下,正以惊人的效率搭建着。王岚主导的财务独立账户体系已然落成,资金隔离的防火墙坚不可摧。而沈静则高效地筛选、安排着一场场至关重要的面试。
启明科技的会议室里,气氛肃然。周明坐在主位,沈静坐在侧旁记录。对面是三位西装革履、气质各异的应聘者——王岚亲自把关筛选出的法务精英候选人。窗外三月的阳光斜照进来,带来一丝早春的暖意。
“周总,沈助理。”第一位开口的是一位年约三十五、气质沉稳内敛的男子,声音不高却充满力量感,“我叫方瑾,本科人大法学,硕士北大国际法,在‘君合’跨境并购和知识产权诉讼团队工作了八年,主导过三起标的额超十亿美金的跨境并购法务统筹,以及多起涉及国际巨头的复杂知产诉讼。”他递上简历,上面密密麻麻的案例和头衔无声诉说着其履历的厚重。王岚在旁边微微颔首,表示此人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第二位是位干练的女性,三十出头,语速清晰:“周总好,我是何苗。清华法学院本硕。毕业后加入‘四通利方’法务部,是初创团队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了公司早期架构搭建、内容版权合规体系建立以及多轮融资的法律事务,对互联网新兴业态的法律风险和合规框架有深入理解和实操经验。”她的眼神锐利,透着互联网法务特有的敏捷和前瞻性,经验虽不如方瑾厚重,但在新兴领域极具价值。
第三位则是一位看起来稍显年轻,但眼神异常冷静的男士,约莫二十七八岁。“周总,沈助理,我是顾沉。本科中国政法,硕士哈佛JD。毕业后在纽约‘盛信’(Magibsp;Circle之一)资本市场部工作两年,主要处理中概股上市和后续合规事务。去年底回国,目前在证监会法律部借调,深度参与近期几项重要互联网及科技行业监管政策的研讨。”他的介绍简洁有力,透着一股华尔街精英的冷峻和对国内最新监管动态的精准把握。
周明不动声色地听着,提出几个刁钻的、关于VIE架构在现行政策下的灰色地带风险、数据本地化存储的合规边界以及启明未来可能涉及的复杂投融资合同,特别是对赌条款陷阱的问题。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方瑾基于深厚经验给出稳健方案,何苗结合互联网特性提出灵活应对策略,顾沉则精准援引最新监管动态和海外判例,展现出超强的信息整合和风险预判能力。最终,周明当场拍板,三人全部录用!方瑾担任法务主管,何苗与顾沉为高级专员,共同组成启明投资控股的法务“铁三角”。
“沈静,”面试结束后,周明揉了揉眉心,三月的阳光映着他略显疲惫但锐意不减的脸,“通知刘敏,抓紧筛选简历,下周集中面试母公司的其他部门候选人:财务团队三位、人力资源两位、审计风控两位。时间紧,效率要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