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议题,是股权激励池的调整。随着融资完成和新核心成员的加入,原有的期权池需要扩容,并重新设定行权条件。李焱红提出了一个方案。

        这时,一位新股东代表提出:“李总,周董,关于周董当初坚持加入的那条‘核心团队期权池锁定五年’的条款,在当前融资后股权结构变化和团队扩张的背景下,是否考虑适当放宽?比如缩短到三年?这样可以增加期权激励的即时吸引力,有助于快速引进顶尖人才。”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这条补充条款是周明当初入股的硬性条件之一,也是他制衡李焱红可能“清洗”早期团队的关键手段。

        李焱红没有说话,只是看向周明。

        周明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理解引进人才的需求。但是,‘锁定五年’的初衷,是为了保证百渡核心技术团队的稳定性和长期投入的决心。互联网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短期的人才诱惑,无法替代对共同愿景的坚持和长期磨合形成的团队默契。这条条款,是百渡长远发展的压舱石,我坚持保留,不做任何修改。”

        他的目光扫过提出异议的股东代表,最后落在李焱红脸上:“李总当年在Infoseek的经历,想必比我们更清楚核心团队稳定的重要性。这块怀表,”周明从口袋里掏出那块刻着“ToDavidLee,thefutureofsearch”和“ToSUST&THU,thefutureofus”的怀表,轻轻放在桌上,“提醒着我们共同的起点和承诺。我相信,真正志同道合的顶尖人才,看重的不仅是即时利益,更是参与创造未来的机会和保障。”

        怀表在会议桌上泛着温润的光泽,那两行刻字无声地诉说着分量。李焱红看着怀表,眼神复杂,最终缓缓点头:“周董说得对。核心团队的稳定是根基。这条款,维持不变。”他直接拍板,没给其他人再争论的余地。

        那位提出异议的股东代表脸色有些难看,但终究没再说什么。林薇看向周明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许。

        后续的议题相对顺利。会议结束时,李焱红单独叫住了周明。

        “周明,”李焱红这次没用“周董”这个称呼,语气也缓和了许多,“启明科技做得不错。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现在是百渡的股东,身价……”他看了一眼怀表,“按新估值算,你手里的16%股份,价值96万美元。这还不算启明科技本身的潜力。两头兼顾,会不会太吃力?有没有考虑过更专注于一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