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实质般压在周明身上:“我这个人说话直,不喜欢绕弯子。我们家的情况,你可能不太清楚。雨晴的父亲,在中科院工作,搞科研的,国家栋梁。”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矜持与优越感,刻意强调了“中科院”和“国家栋梁”这几个字眼,尽管周明心知肚明苏父在其中不过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研究员。

        “我呢,在市里的规划部门,”她继续道,姿态从容地整理了一下并不存在褶皱的毛衣袖口,“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接触的人和层面,也相对高一些。”此刻规划部门的一个普通科员,在她口中仿佛成了手握重权的人物。

        “所以啊,”她微微抬高了点下巴,眼神里的审视变成了毫不掩饰的轻蔑,目光扫过周明身上那件普通的羽绒服,像是在评估一件廉价商品的成色,“我们家的家庭环境、社会地位、未来对子女配偶的期许,跟你们家……可能不太一样。”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但出口的话却更加赤裸和刻薄:“说得通俗点,骡子配骡子,马配马。不同的阶层,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同的。雨晴这孩子,从小接触的环境、资源,眼界,都不是普通家庭能培养出来的。她未来的路,我们做父母的,早就替她规划好了。她将来的对象,最起码,家世、能力、经济基础,得跟我们苏家在一个层面上,这才叫门当户对。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赵雅芝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刀,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倨傲,试图在这张小小的餐桌旁划下一道无形的、却坚不可摧的阶级鸿沟。

        周明脸上的平静依旧,只是握着茶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瞬。前世今生,他见过太多趋炎附势的嘴脸,也经历过无数商场上的刀光剑影,眼前这位苏母的表演,在他眼中,带着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拙劣和虚张声势。她的优越感,像肥皂泡一样虚幻脆弱。

        “门当户对?”周明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他抬起眼,迎上赵雅芝那双充满优越感和审视的眼睛,眼神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单纯地在探讨一个概念。“阿姨说得对。这个词,确实很有道理。”他语气平和,甚至带着一丝晚辈应有的谦逊,但话语里的潜台词却像一根无形的针。

        赵雅芝显然没料到他会是这个反应,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周明放下茶杯,瓷杯轻碰玻璃桌面,一声脆响。他身体微微前倾,姿态放松,无形的气场让赵佳芝的压迫感一滞。

        “不过阿姨,”周明的声音依旧平稳,甚至带上了一丝探讨般的温和,“关于我们家的情况,您可能了解得还不够全面。您提到雨晴和我合作的那个网吧管理系统……”他顿了顿,看着赵雅芝眼中一闪而过的“果然如此”的神色,嘴角似乎勾起一个极淡、几乎看不见的弧度,“您认为是我看中了其中的利益,利用了雨晴的单纯,才分到了一杯羹?”

        赵雅芝没有直接回答,但那紧抿的嘴唇和微微抬起的下巴,已经说明了一切。她的眼神里写着“难道不是这样吗?”的质问。

        周明轻轻摇了摇头,动作很缓,带着一种奇特的包容感,仿佛在看一个固执己见的孩子。“那个系统,”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从核心框架设计,到具体的功能逻辑实现,再到后续的推广策略,甚至如何说服张建军那样的人接受预付储值这种在当时看来很超前的模式……都是我一手主导完成的。”他看着赵雅芝,眼神坦然而平静,“雨晴在其中,确实帮了很大的忙,尤其是在沟通和执行层面,她做得非常出色。但项目的发起、核心价值的创造以及最终利润的分配,都是基于我们各自的能力和投入,公平合作的结果。不存在谁‘分给’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