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技术路线各有优劣,我们依照我们自己的情况选择这样一条路,希望市场最后是正面的反馈。”

        俞兴比较简洁,没有长篇大论。

        这种技术路线上的事也不是三言两句就能说好的,哪怕再谈几天也不可能说服彼此,唯有市场的表现才最真实。

        山崎义则是技术负责人,只是起了些探讨的心思,没有破坏本次交流的意思,见这位年轻的车企创始人不是对技术路线一无所知,也就停下这种交流。

        “俞总,路都是走出来的。”陈茂雍鼓励了一句,“我听说碳硅集团在供应链上做了很多工作,相信必然能给新能源产业带来很大的推动,沈航三菱这次的1.5T技术基本完成,我们本来预计在明年推向市场,但既然碳硅集团希望针对增程场景优化,那它的使用在现在就是最好的。”

        116意向

        反正都要对发动机进行改动,它有没有正式推向市场都无所谓了。

        “陈总,沈航三菱是国内最优秀的发动机厂商,我们就是在等你们的技术合作。”俞兴笑道,“这次恰逢产业八年规划的出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陈茂雍连连点头,天时最重要,政策就是天啊。

        既然意向确定,具体的合作就直接谈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