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5年上半年的时候,已经选好了地址的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项目就已经在动工了。
当然,那边的动工是指修建配套的转运工厂、支撑磁道系统的大型钢架、提供能源的小型化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等等。
毕竟早在项目成立初,相关的理论就已经完成了。
而且在国内国外也有相关类似的‘火箭橇’工程做基础数据支撑。
比如,早些年的‘月桂1号’实验型质量投射器通过超导线圈和核聚变供电,可将20-30吨货物加速至2.4公里/秒110。
理论上来说,780米长的轨道即可将1吨货物加速至1.32公里/秒,使其脱离月球引力成为卫星。
而这项技术之所以一直没有运用到月球上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以前的航天技术根本就没有足够支持月球开发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在于部分技术与经济成本限制。
比如能源。
月面轨道质量投射器是通过电磁轨道或线圈加速载荷,利用超导材料降低能耗,在月面真空环境中无需克服大气阻力,从而将物质从月球表面直接‘打’上月轨。
但通过电磁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无疑需要大量的能源。
理论上来说,支撑足够投射物资的质量投射器峰值功率可达数万兆瓦,这种级别的能源依赖依赖大型变电站或混合储能技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