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徐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川海材料研究所这边的研究方式,或者说国内科研领域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他的影响。
尤其是材料领域这一块,以前的国内的材料研发通常主要依赖于经验和实验的“试错法”。
这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耗时长、效率低,但它帮助科学家积累了大量关于材料性能与行为的基础数据。
而且存在研发效率低、成本高等瓶颈问题,难以满足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对新材料迭代发展的需求。
但不可否认的是,依赖实验不断试错在一些不完全了解材料系统时进行初步探索,快速验证实验假设依旧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
不过他自己研究材料的方法和传统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抛开人工SEI膜技术不说,无论是碳纳米材料还是超导材料,都是先完善好理论,然后通过计算材料学,比如数据驱动、高通量计算等方式从理论上缩小研发方向,再通过实验来试错。
这种做法能够极大提高了材料发现的效率,减少了实验和开发成本,特别适用于复杂材料体系的研究。
当然,缺陷也有,那就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高质量数据,模型的精度依赖于输入数据的质量。
不过这一点在很早之前他就已经在准备了,川海材料研究所的化学材料计算模型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早已经是庞大无比的资料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