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部分,是合金大佬或者蠹妖,有百分之百把握能确定细节的;

        哪些部分,是能够确定图案,却没法确定颜色的;

        还有哪些部分,是完全不能确定,只好根据画意和国画的规律推测的……

        他们查资料,讨论,修修改改。一直折腾到墙上的画心干透,又延续了三天,才定下初步方案。

        张老师紧迫盯人,耐心指导,看着沈乐先在宣纸上,之后又在老化处理过的丝绢上,反反复复练笔:

        “注意干笔和湿笔的结合!哪里用干笔,哪里用湿笔,不能搞错!”

        “这里只是裂缝,用点染法就可以了!一笔拖过去就过分了!”

        “以点找面,点面结合!宁浅勿深,层压烘染!”

        接笔、全色,要让补上去的部分,和原画品貌一致,一在深浅新旧程度的把握,二在色调明暗协调,三在软硬平匀的控制。

        张老师对沈乐看得很紧,要求他每一笔着色都先在备用纸上反复试涂,还要说出每一笔为什么要这样涂:

        力求下笔有据,循序渐进,心悟笔随。沈乐反反复复,练了能有七八十遍,才通过了宣纸的考验,在丝绢上又开始磕磕绊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